内容仅提供学习使用,侵权联删!QQ:27871976
间歇性导尿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df
(1.11 MB, 下载次数: 48)
间歇性导尿(IC)是通过尿道或腹壁窦道定期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的一种排尿管理方法,是膀胱排空的“金标准”。1947年Guttmann提出无菌性间歇导尿术(SIC),1971年Lapides等提出清洁间歇导尿术(CIC)。IC在欧美国家推广广泛,而我国由于接受度低、医护人员认识不足,亟需规范化共识以改善推广难题。本共识旨在明确IC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并发症处理和随访策略,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一、IC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实施条件 1.IC的适应证 IC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膀胱排空障碍,具体包括: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脊髓发育异常、糖尿病膀胱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如良性前列腺增生、产后尿潴留、盆腔术后尿潴留等。 -其他情况:包括非泌尿手术后短期无法排尿的患者,可临时使用IC。 2.IC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 膀胱安全容量过小。 - 高膀胱内压需持续引流以避免肾功能损害。 -相对禁忌证: - 手功能差且无协助人员。 - 尿道疾病使导尿困难或增加损伤风险。 - 严重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多尿症等。 3.IC实施的必要条件 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身体状况:生命体征稳定,无需抢救或持续输液。 -膀胱功能:膀胱安全容量理想值为约400 ml,无严重梗阻。 -操作能力:患者及其辅助人员需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手功能完成操作。 -心理与依从性:患者能配合并遵循长期的IC方案。 二、IC的优势 IC在泌尿功能保护和并发症预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有效排空膀胱 IC通过规律排空尿液,避免膀胱过度膨胀,保护膀胱壁功能,促进康复训练。 2.保护上/下尿路功能 -上尿路保护:预防肾积水、肾萎缩、输尿管扩张等。 -下尿路保护:维持膀胱顺应性、容量及形态,避免膀胱输尿管反流。 3.减少并发症 相较于长期留置导尿,IC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结石、溃疡及尿道狭窄等风险。 4.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IC提高社会参与度和患者自信心,有助于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三、IC患者的评估 1.客观条件评估 -膀胱功能: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全面评估膀胱容量、顺应性等指标。 -尿量与导尿次数:结合排尿日记和膀胱功能测试,预测患者每日所需的导尿次数。 2.主观条件评估 -操作能力与依从性:评估患者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IC方案的接受程度。 -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患者居住环境是否适合IC操作,经济能力是否支持导尿管选择和相关耗材。 四、IC的类型及操作流程 1.无菌间歇导尿(SIC) - 使用无菌导尿技术,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 - 通常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耗材费用较高。 2.清洁间歇导尿(CIC) - 使用清洁技术,由患者或照护者操作。 - 可使用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导尿管,操作前清洁尿道外口即可。 - 如果由患者自行完成,称为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CISC)。 3.无接触式IC - 使用独立无菌包装导尿管,避免直接接触,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五、导尿管选择与管理 1.材质选择 导尿管材质包括硅胶、聚氨酯、乳胶等,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尺寸选择 - 成人常选F12~14,儿童选F4~6。 - 对于尿道狭窄患者需选择更细的导尿管。 3.润滑与护理 - 推荐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以减少摩擦。 - 可重复使用导尿管需清洗、消毒并妥善保存。 六、IC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1.单次导尿量 每次导尿量不超过膀胱安全容量,建议控制在400 ml左右,以保护膀胱壁功能。 2.导尿频次 每日导尿4~6次,每次间隔4~6小时,避免过频或过少操作。 3.液体摄入 每日液体摄入量为25~35 ml/(kg·d),需均匀分布在白天饮用,避免夜间摄入过多。 4.导尿时机 结合超声膀胱容量监测,制定科学的导尿时间表,避免过度膨胀或低效导尿。 七、I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尿路感染 -原因:不规范操作、过长时间间隔或饮水不足。 -治疗:仅对有症状性尿路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不推荐常规处理无症状菌尿。 2.尿道损伤及狭窄 -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并使用润滑剂可显著降低风险。 - 避免暴力操作和感染,以预防长期并发症。 八、IC的随访与管理 1.随访频次 - 推荐每3~6个月进行随访,包括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 - 每年建议进行1次尿动力学或影像学评估。 2.随访内容 - 监测肾功能、尿液细菌学培养。 -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IC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语 本共识系统地梳理了间歇性导尿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并发症管理和随访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规范化指导。科学实施IC不仅可以保护泌尿系统功能,减少并发症,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膀胱排空的重要方式。
共识来自: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间歇性导尿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4,45(9):654-657.DOI:10.3760/cma.j.cn112330-20240812-00361.
|